您的位置:首页>工作动态 > 党风政风 > 内容
昔日挑着黄皮梨去换米,如今这里的彝家人生活好幸福
信息来源:双江县纪委监委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1-06-17     

“宽阔平坦的进村入户路,崭新漂亮的小洋楼,和谐秀美的村庄环境......”眼前的彝家村让城里人眼馋。很难想到多年前,这里还是贫穷落后、人居环境脏乱差的小村落。


彝家村隶属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勐勐镇,是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村,全村辖5个自然村,共有492户1854人,少数民族人口占六成多。近年来,该村抓住脱贫攻坚政策机遇,兴产业、抓建设、转观念,让广大人民群众摘掉了贫困帽,搭上乡村振兴快车。


“嫁人不嫁彝家人,嫁到彝家日子过不成”。谈到彝家村的过去,在村党总支书记李小岩说:“吃不饱,住不好,群众的思想比较落后,大家都叫我们‘木化人’,2014年底,全村有497户1930人,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4户800人,群众住房简陋拥挤,生活习惯落后”。


2014年,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,彝家村开始变了……


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。李小岩告诉笔者,彝家村有1个党总支,4个党支部,74名党员。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,彝家村先后注册了烤烟、蔬菜和养殖业等3个产业合作组织,采取“党支部+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等运作模式抓实产业建设,目前,全村共建成产业基地19600亩,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7226元增至2020年的11775元,增幅63%。


“五六年前,村委会小卖铺门前醉汉多,要么睡路边,要么打架闹事,吼吼叫叫,现在这种情况没有了,村里民风纯朴,乡风文明”,谈到近几年村里的变化,村监委主任左云忠如此说。


在左云忠带领下,笔者走进彝家村搬迁点上平掌组,放眼望去,一排排农家小院错落有致,白墙黛瓦的屋舍掩映着一幅幅乡村振兴秀美画卷。“不搬迁,一辈子也脱不了贫”。左云忠介绍,以前他们住的老寨地质滑坡,百分之九十是土基房,又冷又潮,搬到搬迁点后,空气好、住房好、风气也好,习惯更好了。


在自家门前摘菜的老人左树令见笔者来访,热情的招呼笔者到客厅坐下,客厅里物品、家电摆放整齐,墙上还挂着一幅家风家训。谈到现在的幸福生活他最有体会,“以前挑着黄皮梨到县城周边村寨换米谷全靠肩挑背磨,每次都是两头黑,到南岸河边的地干活,走了一凹又一凹,又是上坡又是下坡,来回要四个半小时,一年苦到头,粮食不够吃,住的土基房雨天滴滴答答,现在条件好了,党给我们修柏油路、产业路,我们住上了小洋楼,两个儿子在外面打工,我家的收入一年14万多,日子过得很甜”,左树令说。


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“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,我们要持续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,通过深化党风廉政建设,用好6个片区的民情信息员,履行监督职责,公开好每季度的村务、财务、党务,管好小微权力,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基层。”左云忠表示。


彝家村只是个缩影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东风吹拂,双江的广大村寨沧桑巨变:县乡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,全县通车里程达5446公里,所有建制村4G网络、电信光网、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,脱贫村寨吃水难、用电难、通信难等一去不复返,老百姓“腰包”鼓了,脑袋也“富”了。(罗英芳 王明世 方学成)


分享:
上一篇: 双江:约谈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单位主要负责人
下一篇: 双江:开展消防医疗应急演练 紧绷安全意识之弦
    返回顶部↑

云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主办:中国共产党双江自治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双江自治县监察委员会  
地址:双江自治县行政服务中心四楼  举报:0883-12388  邮箱:sjjwbgs@126.comm  
 滇公网安备:53092502000107号  备案号:滇ICP备14004912号  技术支持:临沧腾毅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