贫穷是其自我的欲望需求得不到满足,缺乏钱财、缺乏生活的机会,生活拮据困乏,贫困则相对于富足,指经济或精神上的现象,也称贫苦穷困。贫困根源是物质生活条件缺乏与精神生活没有或者缺乏出路,是经济、社会、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。贫困可分为收入贫困、能力贫困、权力贫困三类。总之,由于贫穷所直接导致贫困,收入贫困则导致能力贫困和权力贫困。
一个人如果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,那么,这个人是没有能力接受更多教育和提高健康水平的,也不会有热情参与政治生活,同样,没有文化和被社会边缘化的人,很难凭自身能力摆脱物质贫困的状态。贫困事实上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穷不自知,不思改变,而安于现状,听天由命。因此,消除贫困才能根治贫穷,社会才会进步。
习近平同志说:“消除贫困、改善民生,逐步实现共同富裕,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,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”。目前,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,攻坚克难的冲刺阶段,时不我待,唯有前进,要以务实的工作,扎实的进程,真实的效果,完成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。
贫困地区群众,主要原因是收入贫困、技术能力贫困和基础平台贫困等。因此,必须做到精准识贫、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。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扶志扶智工作,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,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。现在一些人“等、靠、要、看”思想严重,缺乏脱贫的主观愿望和实际。要通过宣传讲解等各种方式加强对困难人群进行说明,让他们知道: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”,只是通过自身努力,加上社会帮扶,才会过幸福的日子。扶贫不能简单地给钱、给物、给猪鸡牛羊,这种“输血”扶贫方式,救得一时,难以持久,要多采用生产奖补、劳务补助、以工代赈的方式方法,让群众群众参与进来,并从中获益。
实事求是,因地制宜,因乡、因村、因人分别施策,应用科学的帮扶措施,确保不漏一户一人。扶贫要注重产业上的培养发展,以高优特产业为主导,以服务加工为途径,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,种养殖业与加工服务相结合,现实生活与长远发展相结合。逐步建立生产——加工——经营的管理模式,让群众自己做主,从而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。
脱贫攻坚的目的就是要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,这就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增加群众收入,增强困难群众的自信心,提高群众生产和生活技能,巩固和发展公共基础设施,完善社会各项事业。为此,必须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,更明确的方法思路,更精确的举措,更超常的力度,团结和带领群众同甘共苦,齐心协力,努力奋斗,最终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,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奔向美好生活。(王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