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报道,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在健康数据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,目前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9.48%,即我国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,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的人口比例为9.48%,整体水平还比较低。卫计委发布的《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(2014~2020年)》提出,到2020年,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%。
不看不知道,看了吓一跳: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竟如此之低,令人惊诧不已。在人们的印象中,平时注意身体锻炼,跳跳舞,唱唱歌,活动活动筋骨;有病及时治,有药及时吃等,便是懂得养生,健康素养很高了。但其实,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。
那么,健康素养究竟包括哪些呢?2008年1月,卫生部发布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》,其中界定的居民健康素养包括了三方面内容:基本知识和理念、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、基本技能。它涵盖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内容具体,阐述简明,适合普通百姓阅读,也可作为各级卫生部门和广大医疗工作者进行健康素养宣教的读本。
然而,在日常生活中,能做到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》中要求内容的人并不多。公众在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上普遍存在较大缺失,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普遍做得远远不够,维护健康的基本技能普遍欠缺。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,健康素养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公众健康素养水平较低的现状,亟待引起重视并加以改善提高。
政府应加强宣传力度,在城乡公共场所张贴健康素养知识,并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画面进行解释。还可以开展关于健康素养的专门讲座,鼓励大家参与,提高居民健康意识,力争实现“到2020年,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%”的目标。